闻言,简修竹眼中顿时闪过一抹凝重之色。
翰林院首席石庖辉的学生,绝对不会是平常之辈。
“敢问公子前来,可是带来了石首席的消息?”
他凝重地道。
李凡道:“是的,此前简阁主所说的事情,老师那边允下了,让我先送第一批书稿过来给简阁主瞧瞧,若是可以,那便付梓。”
简修竹瞬间脸上狂喜,生怕自己听错了一般,又确认道:“什么?
石首席同意了?
还让你送了书稿过来?”
他惊喜至极!这简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!如果是翰林院的诸位大儒,能够把作品都送过来,那么他们将更上一个台阶,甚至追上御墨书斋,也不是不可能。
“千真万确,书稿都在我车上,烦请这位小哥,随我前去搬运。”
李凡笑道。
“小五,快去,快和范公子前去搬东西!”
简修竹急忙忙开口,当即就连自己,都跟着出去了,不多时,他们就已经将两大箱的书稿,搬了回来。
“请简阁主查阅。”
李凡笑道。
简修竹顿时将箱子打开,拿起一卷。
“《过秦论》!”
他打开书卷。
“……奋六世之余烈,振长策而御宇内,吞二周而亡诸侯,履至尊而制六合,执敲扑而鞭笞天下,威振四海。
南取百越之地,以为桂林、象郡;百越之君,俯首系颈,委命下吏……”扫了一眼,简修竹顿时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!“好文章,好气势,真不愧是石首席的手笔啊!”
他失声赞叹!他乃是进士出身,对文章本来就有自己的研究,此番一看,就知道这文章究竟有多么的可贵!方才,他心中本来还有一丝疑惑,毕竟,眼前这年轻人从来没有见过,自称是石首席的学生,让他心生狐疑,但现在,他完全信了。
放眼羲京,除了石庖辉这位骈文大家,还有谁能写出这样的作品?
除了《过秦论》之外,还有好几篇!“《东王阁序》!”
“……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
渔舟唱晚,响穷彭蠡之滨;雁阵惊寒,声断衡阳之浦……”“妙,妙,妙啊!如此妙文,石首席之名,足以享传千古!”
简修竹大喜过望,他激动无比!除了石庖辉的作品之外,还有各位大儒的作品,也同样令他心惊。
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,欲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……”这是精于抒情诗的大儒韩保迩之作品。
“……古之学者必有师。
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
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无惑?
惑而不从师,其为惑也,终不解矣。
生乎吾前,其闻道也固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……”这篇《师说》则是出自九圣之一的胡图崇。
简修竹一篇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