抢先拿下宋徽宗的情人,名妓李师师?</p>
不得不说蔡攸这个邪恶而又刺激的提议,让李南颇为心动。</p>
看在小美人李师师的面子上,李南大度的吩咐张昊,将周邦彦和另一位花魁崔念奴请进了雅阁之中。</p>
三人落座之后,李南含笑问道:“刚才听师师姑娘说,这位周老先生的诗词传天下,不知道可有类似东坡居士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的佳作啊?”</p>
世上有几个苏轼?又有几首比肩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的诗词?</p>
当着四位东京通晓笔墨的青楼花魁,周邦彦即使脸皮再厚,也不好意思说自己的词能跟苏轼的名作相比,只好闷闷的说道:“没有。”</p>
李南有些失望的继续问道:“那可有类似柳永《雨霖铃·寒蝉凄切》的大作呢?”</p>
“也没有!”周邦彦怒视着李南,硬梆梆的说道。</p>
李南假装疑惑的低声对蔡攸说道:“这位才子好像水平一般啊,为什么师师姑娘对这位老先生如此推崇?”</p>
蔡攸面上带着嘲弄之色的配合答道:“师师姑娘心善有礼,她说的只是客套的场面话,二郎不必认真。”</p>
两人虽然是在低声私语,可是音量稍稍有些大,不但四位花魁听到了,就连周邦彦也被他们的话气的面色发黑。</p>
周邦彦乃是花魁崔念奴的入幕之宾,看到气氛有些僵硬,这位美人连忙娇笑解围道:“刚才听得红玉妹妹唱着郎君的新词,可却没有听个完整,不知小郎君的佳作,可否让奴家一观啊?”</p>
美人有求,也不是什么大事,李南便让婢女将那张写着新词的宣纸送了过去。</p>
崔念奴一是自己好奇,二是为了给周邦彦观看,让他仔细观瞧知己知彼,从而压倒战胜李南。</p>
虽然非常不愿意承认李南的作品,不过周大才子看过这首新词之后,不得不在心中暗赞,这确实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词。</p>
闺怨算是词中比较常见的题材,可是历代词人笔下类似的作品堪称汗牛充栋,越是这样的题材,越是难以写出新意,而这首词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别具心裁。</p>
除了这首新词之外,最令周邦彦感觉震惊的就是上面的书法。</p>
后世喜爱书法之人,都知道楷书四大家是欧阳询、颜真卿、柳公权和赵孟頫。</p>
其中前三位都是宋朝之前的书法家,只有赵孟頫是南宋末至元初时代人士,所以在这大宋朝还从未出现过这种书风遒媚、秀逸,结体严整、笔法圆熟的赵体楷书。</p>
周邦彦有自知之明,他有信心在诗词上压倒李南,但是在书法一道上却绝不是他对手。</p>
大半生的文名绝对不能在今夜毁于一个少年手中,周邦彦考虑片刻后,隐秘的冲着崔念奴使了个眼色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