戏其中。云月昏蒙,不甚可辨,但闻一翠衣者曰:“婢子当逐出门!”一红衣者曰:“汝在吾家园亭,反逐阿谁?”翠衣人曰:“婢子不羞!不能作妇,被人驱遣,犹冒认物产也?”红衣者曰:“索胜老大婢无主顾者!”听其音,酷类小翠,疾呼之。翠衣人去曰:“姑不与若争,汝汉子来矣。”既而红衣人来,果小翠。喜极。女令登垣承接而下之,曰:“二年不见,骨瘦一把矣!”公子握手泣下,具道相思。女言:“妾亦知之,但无颜复见家人。今与大姊游戏,又相邂逅,足知前因不可逃也。”请与同归,不可;请止园中,许之。公子遣仆奔白夫人。夫人惊起,驾肩舆而往,启钥入亭。女即趋下迎拜。夫人捉臂流涕,力白前过,几不自容,曰:“若不少记榛梗,请偕归,慰我迟暮。”女峻辞不可。夫人虑野亭荒寂,谋以多人服役。女曰:“我诸人悉不愿见,惟前两婢朝夕相从,不能无眷注耳;外唯一老仆应门,余都无所复须。”夫人悉如其言。托公子养疴园中,日供食用而已。
女每劝公子别婚,公子不从。后年余,女眉目音声,渐与曩异,出像质之,迥若两人。大怪之。女曰:“视妾今日,何如畴昔矣?”公子曰:“二十余岁,何得速老。”女笑而焚图,救之已烬。一日,谓公子曰:“昔在家时,阿翁谓妾抵死不作茧。今亲老君孤,妾实不能产,恐误君宗嗣。请娶妇于家,旦晚侍奉翁姑,君往来于两间,亦无所不便。”公子然之,纳币于钟太史之家。吉期将近,女为新人制衣履,赍送母所。及新人入门,则言貌举止,与小翠无毫发之异。大奇之。往至园亭,则女亦不知所在。问婢,婢出红巾曰:“娘子暂归宁,留此贻公子。”展巾,则结玉玦一枚,心知其不返,遂携婢俱归。虽顷刻不忘小翠,幸而对新人如觌旧好焉。始悟钟氏之姻,女预知之,故先化其貌,以慰他日之思云。
异史氏曰:“一狐也,以无心之德,而犹思所报;而身受再造之福者,顾失声于破甑,何其鄙哉!月缺重圆,从容而去,始知仙人之情,亦更深于流俗也!”
[今译]
王太常是浙江人。童年时,有一次他白天躺在床上,忽然阴云四起,霹雳震耳欲聋。一只比猫大些的动物,钻进来躲在他身下,转来转去不离开。一会儿,雨过天晴,那东西径直向屋外走去。他仔细一看,发现不是猫,这才感到害怕,赶紧呼喊住在隔壁房间的哥哥。哥哥听了这件事,高兴地说:“弟弟将来一定是个大贵人,这是狐狸来躲避雷劫的啊。”后来,他果然年纪轻轻就考中了进士,从外任县令调入朝廷做了御史。
王太常有个儿子名叫元丰,傻透了,十六岁还分不出男女雌雄,所以亲戚邻里都没有人愿意和他结亲。王太常也为此感到十分忧愁。一天,有个妇人领着个姑娘来到王家,自愿做王家的媳妇。看看那姑娘,脸上露出动人的笑容,真像个仙女。王太常很高兴,问她姓什么。妇人回答:“我姓虞,女儿名叫小翠,十六岁了。”王太常要和妇人商议聘礼。妇人说:“她跟着我连粗糠也吃不饱,一旦住进你这高楼大厦,